最近,有传媒问我香港四十年反贪最大的成果是甚么,我的答案是: 能够成功做到 「 移风易俗 」 。香港以 「 全方位 」 策略,即执法、预防和教育去对付贪污问题,不但雷厉风行大力打贪,同时建立规章消灭贪污机会, 更加深入社群, 改变市民对贪污固有的看法,由 「 被迫默默忍受 」 变成抗拒贪污再变成参与肃贪。最新的廉署民意调查反映今时今日香港社会普遍廉洁,来自不同阶层的市民都不会容忍贪污, 与昔日贪污猖獗的情况有了彻底的改变。
有鉴于一些广受传媒报道的高官或商界知名人士涉贪案件所影响, 近年个别国际评级机构给予香港廉洁形象的排名有所下调, 但仍位列世界最廉洁的地方之一。 传统基金会最新公布 「 二○一五年经济自由度指数 」 时,亦形容「香港继续享有相对廉洁的情况」。根据另一项由国际知名研究机构 ( RAND Corporation ) 进行的 「 全球贪污风险评估」 ( Trace Matrix ) ,香港在2014年在197个经济体中廉洁程度在全球排行第四,在亚洲则排名第一。 事实上, 从种种资料数据来看,我们相信香港的实际廉洁情况并没有倒退,廉洁制度与文化更见日益巩固。传媒报道中一些高官名人涉贪的事件,是属于个别事件。
廉署2014年民意调查显示, 仅百分之1.5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遇到贪污; 他们容忍贪污的程度极低, 以零
分代表完全不容忍至10分代表完全容忍, 平均分只为1分。 至于支持廉署工作的被访者就有百分之96.9。
2014年廉署的检控和定罪数字, 亦充分反映廉署执法工作维持震慑力。 去年贪污投诉数字虽比2013年减少11% ,检控人数却比2013年略为上升, 以人数计算的入罪率亦比2013年上升7个百点至百分之八十五, 是十年来最高的比率 。 其中被判监禁三年以上的总刑期更增加超过一倍, 由375月增加至770月 。 这说明执法工作的质与量均有所提升, 而法院对贪污罪行施以严惩, 亦为肃贪工作加强阻吓作用。
去年十二月, 一宗涉及前政务司司长及商界知名人士的贪污案件, 经过133日在高等法院原讼法庭的聆讯后, 陪审团裁定其中四名被告罪名成立, 各人被法庭判处五年至七年半监禁。 这宗案件正好显示香港的反
贪机制的高效性, 亦说明不论涉案者背景和身分地位, 廉署均不偏不倚、无私无惧地秉公执法。 主审法官麦机智在判刑时指出: 「 执法机关往往在处理历时长及艰巨的检控案件时, 备受外界批评。此案显示出执法人员艰苦的调查过程、辛勤的准备功夫, 以及对细节的精确处理, 这无疑是我在三十二年从事法律专业工作以来, 经历最深的案件。 整个案件的处理不但透彻周详, 而且小心慎密 ,我必须确认, 香港市民实应感激廉署及控方在这宗案件中所作出的努力 。 」
迎难而上 不惧挑战
调查人员的努力得到法院的认同,固然令我们感到鼓舞, 但对廉署来说, 执法工作仍要面对巨大的挑战。
首先, 贪污活动日趋 隐蔽, 贪污手法日新月异, 犯案方式层出不穷, 犯罪份子利用高新科技进行贪污活动, 对搜证调查工作的确构成重大挑战。 一些廉署过往使用的调查方法,在审讯过程中被披露后,罪犯或会加强警惕, 执法人员必须不时探求更新的调查方法, 与罪犯斗智斗力,绝不能让不法之徒得逞。
今时今日的贪污交易亦往往使用迂回途径 , 例如海外银行汇款或透过不同地域的公司以商业活动作掩饰,廉署追查涉贪交易及贿款流向时 , 需要克服重重障碍 , 又要到海外搜证和寻求当地政府协助 , 大大增加调查难度和时间。
一些涉及上市公司的案件, 财务资料更是异常复杂, 其中需要花长时间调查的个案为数不少。 为了详细研究涉案的会计账目 、 往来业务和金融交易资料等, 必
须借助署内法证会计师和电脑鉴证组的专业分析,有时更需出庭以专家身分作证 。 2014年,法证会计组就94宗案件进行调查, 涉及数百间公司的交易总额达77亿元 ; 而电脑鉴证小组则参与了157项调查行动, 处理检获电子装置所储存的151兆位元组数据。
面对日益复杂 、 隐蔽和迂回的贪污手法, 我们会继续透过专业培训, 提升调查能力,又透过开发新一代资讯系统,加强调查管理的支援工作。
各行各业 同步预防
除了执法,防贪工作亦要做到「主动出击 同步预防」去迎接新挑战。近年涉及私营机构的贪污投诉,一直占全年总投诉数字三分之二。有见及此,防止贪污
处于2014年特别为私营机构的采购职能和建造业制作防贪培训教材,以提升业界的廉洁操守及防贪意识。防止贪污处来年会继续致力协助多个主要行业制订防贪指引,包括饮食业和零售业等。
近年发现一些政府官员涉及贪污或行为失当的个案或指控,令市民更加关注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防贪处分别推出或更新了针对政策局和政府部门员工的行为及纪律操守样本,并与政府保持联系,随时乐意就这方面提供进一步协助。另外,又已为公共机构制订行为守则范本,以确保机构成员诚信水平符合公众期望。
年内更会为商界编制防贪锦囊,提醒他们接触公职人员时应持的诚信守则和适当的防贪措施。防贪处亦计划与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及其400个非政府机构合作,协助社福界机构进一步提升企业管治和内部监控。
走入社区 延续廉洁文化
要保持及延续廉洁社会文化, 廉署必须继续深入社群, 宣传反贪信息。单是2014年 , 我们在地区层面便接触了六十八万多名市民和约二千五百间机构。
香港在2015年踏入新的选举周期,今年的区议会选举、明年的立法会选举和2017年的行政长官选举,都是大家关注的重要公共选举。 社区关系处会在各个选举前推行全面的宣传教育,以确保选举廉洁。与此同时防贪处今年亦会向负责管理公共选举的决策局和部门继续提供防贪意见。
社区关系处去年为二万三千多名公务员提供 「 面对面培训 」 ,亦为主要官员和政治委任官员举办简介会,又与公务员事务局合办研讨会, 加强诚信管理和公务员对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的认识,并会在今年推出一个公务员诚信管理自学网站。
廉署辖下的香港道德发展中心,今年踏入二十周年,中心一直透过与商会合作,向商界推广商业道德, 在中心的安排下,社关处在2014年为四万多名商界人士提供诚信培训服务 , 中心稍后更会进一步扩大与商界的联系及服务,积极推动商业道 德,共同为香港打造公平营商的环境。
近日有一宗廉署案件, 涉及一位移居香港数年的人士, 在考驾驶执照时,企图以现金五百元贿赂考牌官, 考牌官拒绝接受,并对此作出检举 。 虽然行贿金额不 高,但法庭判处被告须入狱两个月, 以示阻吓。在港工作生活的人士, 不论他来港日子多久或者种族国籍文化不同, 都必须遵守香港的法律。廉署今年会继续加强对新来港人士及在港生活的少数族裔人士的倡廉教育工作, 确保他们明白香港防贪法例与廉洁文化。
新生代追求廉洁价值
近日我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与一千多位大学同学作分享,他们对公职人员的诚信及各种与贪污有关的议题十分关注,纷纷踊跃发问和热烈讨论,令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热切追求廉洁价值。从讨论中看到这些青年学子虽然未踏入社会工作,但对贪污已经深恶痛绝。
事实上,由幼稚园至大学的青少年倡廉教育,我们从来没有松懈:未来一年将继续推出廉署卡通人物「智 多多」的多元化教育活动;2014/15学年,将为全港中学举办近300场 《 廉政互动剧场 》 , 推广诚实廉洁价值;在全港十六间大学或专上学院有120多位新任 「 廉政大使 」 , 会在院校内举办倡廉活动,将廉洁精神传承下去。
为更有效地向青少年群体宣扬廉洁信息,我们会更多利用新媒体 、 网上平台和社交媒体作为宣传渠道。2014年,廉署各主要网站及平台,全年有 440 万浏览人次。截至今年一月,我们上载近1,000条短片到廉署 YouTube 频道,有超过228万总人次观看。廉署除了开发手机应用程式、手机反贪游戏外,刚推出 「 廉署电子书平板电脑应用程式 」 , 刊载超过130本廉署电子版刊物,包括有关廉署成立的 「 百里渠报告书 」 、 廉署多年来的年报 、 青少年漫画等。
弥足珍贵的「香港品牌」
今年二月初,曾在廉政公署担任助理处长的资深大律师梁定邦博士,应邀到公署分享经历。当中他特别提及,廉署有值得外国学习和借鉴的打贪历程,是弥足珍贵的「香港品牌」,甚至比不少知名的商业品牌更具价值。他又勉励廉署人员,即使过去两、三年,公署面对不少挑战和冲击,只要尽忠职守做好本份,坚定不移为香港打击贪污,必定继续获得社会支持。
对内而言,廉署已全面加强机构管治,自我优化,以准备踏入下一个四十年,我们特别在监控公帑使用方面做足功夫,包括成立了「内部审计小组」强化内部监控。
今年五月 , 廉署将会举行 「 同心汇智 缔造廉洁未来 廉政公署第六届国际会议 」 。 我期望这个会议将成为国际间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反贪策略,交流经验和专 业知识的重要平台。廉署人员亦正好藉此机会吸收先进经验,加强自我装备,迎接未来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这个会议中 , 我亦邀请了数间国际评级机构的主管发表演讲,藉此交流心得 , 让他们有机会亲身感受一下香港的廉洁状况,这比单靠以感观作为调查基础更为理想。
为下一代共建廉洁将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廉署的成立是建基于广大市民的强烈诉求 ,同样地今日要继续成功肃贪,亦有赖市民的支持。对于廉洁社会这个得来不易的 「 重要但无形的资产 」 , 大家必须珍而重之,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坚决对贪污说 「 不 」 , 更需身体力行,遇到贪污立即举报,为自己、为下一代共建廉洁将来。
|

廉政专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