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员随笔
Commissioner Online
求变‧应变‧不变 特区成立二十年廉政工作回顾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转眼二十年,而新一届政府亦即将就任。我很荣幸能在廉政专员的岗位上,继续为香港服务。
过去五年,在同事的努力耕耘下,廉政公署各部门均有令人鼓舞的发展。执行处成功侦破及检控多宗分别涉及政府部门及私营机构的贪污案件,成绩有目共睹。防止贪污处则因应贪污投诉趋势,重点为私营机构提供防贪服务。教育方面,社区关系处紧贴社会脉搏,透过新媒体传递廉洁信息。至於负责「把关」的行政总部,在我任内全面检视内部常规,收紧有关公务宴请、外访及送礼等的指引,令廉署内部管治重回正轨。在未来五年,緃使有新的挑战,我与廉署的同事将继续坚守岗位,进一步完善内部制度,并致力维护香港廉洁。
事实上,廉署走过漫长的反贪道路,亦经历不少难关。最近有传媒朋友问我如何评价廉署过去二十年的工作,这确实不容易,但我会尝试用「求变」、「应变」和「不变」六个字概括形容。
犹记得回归前后,有不少人忧虑香港的贪污情况会恶化,甚至廉洁不再。事实上,当时社会上确曾有一股短暂的「搵快钱」心态,更有一小撮人愿意铤而走险。廉署坚持以「三管齐下」策略,严厉执法,并透过预防及社区教育,令回归后的香港维持廉洁,又随着时代和社会情况转变,与时并进,守护廉洁和诚信等核心价值。
求变:不断提升反贪能力
科技及全球化的发展,是过去二十年香港社会面对的重大转变之一,速度亦较以往更急遽。贪污活动日趋复杂和隐蔽,高新科技促成层出不穷的犯案手法,贪污分子更迂回处理犯罪得益,对廉署追查贪污交易和贿款流向构成重大挑战。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融合和资金流动全球化,资产转移变成无疆界,跨境犯罪日趋频繁,进一步为廉署的搜证调查工作带来重重障碍。
面对这种种发展,廉署绝不敢有半点松懈,要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求变是必要的。惟有不断提升反贪能力,才能避免香港重回昔日贪污猖獗的黑暗岁月。
为提升搜证能力,廉署执行处於一九九九年成立「电脑资料鉴证小组」,为前线调查人员提供检取、保存和分析电子数据等方面的支援,经过多年经验及发展,小组的专业及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贪污衍生的财务及商业案件日趋复杂,二○一○年,执行处成立「犯罪得益小组」,专责处理限制、披露及没收资产的工作,加强能力以褫夺贪污分子的犯罪得益,从而重创犯罪组织。
执行处特别於二○一一年成立「法证会计组」,小组成员为专业法证会计师,执行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分析及调查工作,又为其他前线调查人员举办培训课程,加强他们的财务调查技巧及知识。
廉署近年亦积极参与国际反贪合作,与各司法管辖区建立更紧密伙伴关系,加强交流情报及反贪工作的最新发展,打击跨境贪污罪案,又举办国际研讨会,互相分享经验和策略。
执法人员须不时更新调查方法,与罪犯斗智斗力,廉署会继续透过专业培训,提升调查能力,维持高度专业的反贪调查工作。


应变:肃贪工作与时并进‧倡廉防贪切合需求
受惠於全球一体化及邻近地区蓬勃的经济发展,香港回归后进一步发展成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商贸、旅游及物流等中心。廉署接获涉及私营机构的贪污投诉比例亦略有上升,由一九九七年占整体约五成,增至二○一六年逾六成,社会日益重视私营机构的诚信管治及廉洁营商文化。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集团式贪污绝迹,但私营机构贪污行为变得更隐蔽、迂回。随着社会气候变更,市民更投入参与社会事务,更重视法治、公平、廉洁、诚信等核心价值,对公职人员操守、公共机构管治及公帑使用等抱有更高期望,亦要求对执法机构等政府部门有更完善的监察和制衡。

廉署的「三管齐下」策略继续精益求精,应对社会情况的转变。
执法方面,廉署自千禧年代初成功以普通法的公职人员行为失当罪作检控,令公职人员意识到他们必须提高警惕,坚守崇高道德标准和专业操守,有助维护廉洁公务员体系,显示廉署铲除贪污的决心从未松懈。
廉署又加强与其他执法及监管机构合作,打击商界贪污舞弊罪行,并与业界推广良好的企业管治,提高商界对贪污的警觉。
千禧年通过的《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取代旧有相关条例,适用范围更广泛,对选举相关事宜有更明确的定义,有助廉署进一步维护本港公共选举的廉洁。
此外,自二○○六年《截取通讯及监察条例》生效以来,廉署一直致力改善相关程序和工作,确保人员严格遵守条例的规定。

防贪方面,廉署防止贪污处回归后采取「主动出击、同步预防」的工作策略,就一些社会关注的民生议题,主动提出防贪意见,及早堵塞贪污漏洞,取得良好成效。
政府部门筹划新政策或大型基建项目时,防贪处会主动介入,适时提出相应的防贪建议,将贪污风险减至最低,并多次推出和更新政府部门人员及公共机构雇员的行为守则范本,确保公职人员诚信水平符合公众期望。
防贪处近年亦引进「跨公私营界别」及「伙伴合作」策略,加强私营机构的防贪工作,除伙拍业界及相关政府或公共机构,建立完善的防贪制度,并紧贴社会最新发展,提出切合民生实际需要、「贴地」的防贪建议,包括为不同行业编制防贪指南和教材,及成立专责小组制订防贪策略等。


倡廉教育方面,廉署社区关系处一直紧贴社会脉搏,透过全方位策略及多元化的倡廉活动,将反贪信息渗透社会各行业和阶层,深化诚信廉洁的社会文化,达致全民参与的「全民诚信」。
一九九七年成立的「廉政之友」,让社会不同阶层和界别的市民,透过义工服务,参与策划及推广倡廉活动,协助廉署在社区宣扬反贪信息,是廉署重要而密切的倡廉伙伴。

去年推展的跨年度「全城‧传诚」全港大型倡廉活动计划,整合并强化了社关处的倡廉活动,凝聚社区力量,加强与社会各持份者紧密联系和合作,持续在各区散播反贪信息。
科技发展令传播模式和市民的生活习惯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廉署紧贴青少年的兴趣和生活习惯,沟通平台不断推陈出新,透过网站、多媒体创作及手机应用程式、Facebook和YouTube等新媒体,维系年轻人对倡廉信息的关注。
社关处着重年轻人的德育,尽早灌输正面价值观,传承诚信不贪的文化,包括透过「智多多」德育教材及其他亲子项目,将倡廉信息带进校园和家庭;在中学及大专院校分别透过「高中iTeen领袖」及「廉政大使」计划,培养未来的诚信领袖,让他们日后在社会不同岗位继续身体力行推动廉洁。今年更成立「廉政之友」青年属会,吸纳更多青少年亲身参与倡廉工作。



此外,回顾廉署的发展里程碑,不得不提二○○七年落成启用的廉政公署大楼,它让廉署各部门首次在同一屋檐下工作,完善的设备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象征特区政府和廉署矢志维持香港在全球反贪战线上的领导地位。

不变:携手维护廉洁社会
在求变、应变的过程中,廉署的反贪决心和专业态度,始终如一,并没有丝毫改变。
回归后,廉署继续致力打击贪污,不少案件获传媒及社会广泛关注,包括屡次捣破跨境贪污犯罪集团,多宗涉及商界高层、高级政府官员或公职人员的贪污舞弊或行为失当案件,亦有涉及不同行业且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贿赂案等。除了确立廉署作为全球反贪先锋的形象,亦彰显香港反贪机制的成效:不论涉案人士的背景、身份和地位,廉署也一直严谨执法,不偏不倚地依法处理所有调查工作。

另一方面,经过市民及廉署的共同努力,诚信文化已植根社会,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亦是市民选出他们最重视的核心价值。
近年廉署周年民意调查的结果一直显示社会廉洁,市民的反贪决心坚定不变。以去年为例,只有1.2%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曾遇过贪污,创近年新低,比例更媲美瑞典、芬兰和荷兰等全球廉洁度最前列的国家;有96.2%受访市民表示廉署值得支持,他们正好是廉署的「反贪伙伴」,是我们推展肃贪倡廉工作的最大动力。
市民勇於举报贪污、廉署全力执法、法庭判以重刑,令贪污成为高风险、高代价的罪行。

廉署和香港社会的反贪努力,亦多次获国际社会称许和肯定。
香港的廉洁度在多项国际调查中名列全球前列,例如「透明国际」每年发表的《清廉指数》,香港的评分在过去二十年一直高踞全球首二十名,是全球最廉洁的地区之一。「透明国际」主席乌盖兹亦公开称赞廉署打击本港贪污情况的成效,是各国的肃贪典范,又特别对香港结合调查、预防和教育的「三管齐下」全方位反贪策略留下深刻印象。
廉署的反贪之路绝不平坦,与香港社会同心同路,经历过种种风浪,甚至成为传媒焦点。然而,廉署全体同事齐心协力,一一克服了重重困难,继续坚守岗位,依法履行反贪职责。
.jpg)
廉署受社会各界严谨的监察,对社会的批评和意见,廉署一直抱着谦卑的态度,有则改之,从善如流。在内部管治方面,我们已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强化内部常规及相关程序指引,不负公众对廉署人员诚信操守的极高期望。
渐趋政治化的社会环境,或会动摇个别人士对廉署的信心,甚至质疑廉署是否沦为「政治工具」。在此我可以向大家保证,廉署依然是一贯以来的廉署,公正、无私及专业执法的态度,数十年来如一,没有、亦不会改变。
近年外界对廉署内部事宜的揣测、误解及谣言,为廉署的形象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我和廉署各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已透过不同渠道向公众及廉署人员清楚说明,释除不必要的疑虑。事实证明,廉署同事们仍然坚守信念,工作不受任何干预,反贪的决心和力度丝毫没有减退。
承诺:克服挑战‧维护廉洁社会
香港是我们的家,而廉洁是令这个家更优质的重要支柱之一。正当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人民正受着不同程度的贪污腐败苦害的时候,香港市民应该珍惜过去和廉署一起将香港打造成廉洁之都,免受贪污贿赂之苦。不管未来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廉署全体同事承诺会继续全方位履行肃贪倡廉的使命,并希望市民大众一如既往,支持廉署的工作,维持香港的优势。

廉政专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