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全球首100大银行中,有超过三分之二在本港营业1。本港银行业界整体廉洁,并具备稳固的诚信文化,银行从业员拥有高度诚信。
涉及银行业的贪污投诉,占廉政公署每年接获的整体投诉约2%至3%,或占私营机构贪污投诉约6%至7%。虽然银行业的贪污情况不算严重,但廉署绝不松懈,继续保持警觉。
专责调查银行业贪污个案的廉署调查人员,近日在一个新闻简报会上指出,银行业贪污案件主要涉及四个范畴,分别为开立银行户口、批核贷款申请、未经许可泄露客户资料,以及处理客户投资帐户。不过,廉署最近发现业界出现新的贪污手法,并已迅速采取行动将问题止于萌芽。
廉署首席调查主任黄玉菲领导专责调查银行业贪污个案的小组,她指有不法分子及不良中介公司,借疫情下政府为中小企业推出纾困措施,策划贪污勾当谋利,当中涉及批核贷款申请及开立银行户口。
中小企业占全港企业总数逾98%,包括雇员少于100人的制造业企业,以及雇员少于50人的非制造业企业。
全港34万间中小企业,大部分从事出入口贸易或批发业务,在疫情下生意难免受重创。为协助中小企业解决周转困难,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百分百担保特惠贷款」计划,每间中小企业申请者,最高可获批出贷款600万港元。
虽然中小企业可直接向银行申请上述由政府提供担保的贷款,但廉署调查发现,有中介公司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协助处理贷款申请。
黄玉菲称,调查发现有中介公司员工行贿银行职员,以协助中小企业成功获批贷款,并在申请时向银行提交虚假证明文件,如支薪单据、租金证明等,以虚构企业营业额及雇员人数。
黄玉菲又说:「部分涉案的中小企业确实面对经营困难,但不幸在中介公司怂恿下,从事贪污诈骗勾当及滥用制度。调查又发现,有部分涉案中小企业只是『空壳』公司,根本没有任何业务。」
廉署近日采取执法行动,拘捕多名中介公司负责人、银行职员及贷款申请人,他们涉嫌透过贪污及欺诈手段,夸大涉案中小企业在有关计划可获取的贷款金额,涉及贷款总额超过4,000万港元。廉署的行动亦成功阻截银行批出部分问题贷款。
与黄玉菲一同主持该新闻简报会的廉署总调查主任张健宁则表示,另一项银行业界贪污案件的「变种」犯罪手法,涉及业界另一主要范畴:开立银行户口。
受制于全球疫情下的出行限制,打算来港开立银行户口的非香港居民难免遇到困难。有中介公司借机联络有意开立银行户口的客户,声称他们无需来港,亦能协助他们完成相关申请手续。
本港大部分银行在处理开立户口申请时,会要求申请人亲身接受银行职员会见,评核其资金来源及户口用途,以便银行完成「客户尽职审查」的程序。
张健宁称,廉署在近期另一项执法行动中发现,有中介公司借行贿银行职员,协助申请人在没有办妥适当的手续及完成「客户尽职审查」程序的情况下,仍能成功开立银行户口。廉署在行动中亦检获用以证明申请人曾到港办理开户手续的虚假文件。
张健宁强调:「那些户口没有完成『客户尽职审查』程序而成功开立,大大增加了被用作不法用途例如诈骗或清洗黑钱的风险。」
黄玉菲及张健宁总结时表示,廉署会继续与银行业界加强合作反贪,透过执法、预防及教育,维护银行体系廉洁,保持香港作为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1资料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https://www.hkma.gov.hk/gb_chi/key-functions/banking/)
黄玉菲称,部分中介公司越趋活跃参与贪污罪行。
张健宁称,涉及银行业的贪污手法在疫情下出现「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