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风光背后

佳宁集团的迅速崛起令市场惊诧,股票价值不断攀升,无疑曾为某些短线投资者实现了发财美梦;但正当大家奉佳宁为商界神话的同时,背后其实正在编织著一个大骗局。人造泡沫爆破,不少股民损失惨重。佳宁在香港遗留下来的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佳宁神话的 幻灭

一直以来,佳宁主席都予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无论在公在私,他都非常豪爽,例如重金礼聘当时在金融界知名人士及专业人才于麾下、将办公室装修得美仑美奂、居住豪华大宅及拥有名贵房车等;在社交场合更显示慑人的魅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他却十分低调,甚少接受传媒的采访,还经常拒绝拍照,这样便大大加强其神秘感。大家只看到他名下的公司和业务不断膨胀,好像有用不完的资金;对于他的背景及财政来源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982年前后,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前景不甚明朗,物业价格大跌,各行各业均受到冲击,佳宁集团当然亦难以独善其身。1982年9月,佳宁仍坚称在六个月内获纯利二亿六千九百万元。可惜好景不常,公司不久即宣布资金周转不灵,股价随即下泻,它的主要债权银行提出将佳宁清盘。虽然佳宁集团力图挽救,尝试与银行安排债务重整,但仍难逃厄运,佳宁股票于1983年1月3日在交易所停止买卖,旗下公司逐步停业。一个叱吒一时的商业王国就此消失。

佳宁集团的倒闭并非单纯因为市道不景以致营运出现问题,相反,其主席以行贿和欺诈手段来取得资金和假造盈利泡沫才是「致命」的原因。

事实上,佳宁已负债累累,金门大厦的出售根本是未完成的交易,报称的利润更从未兑现。曾参与调查的时任廉署总调查主任卢敬荣引用俗语「十个茶壸九个盖」来形容当年陷入困境的佳宁集团的财务状况。调查显示提供多笔大额贷款给佳宁的是裕民财务有限公司(裕民财务)——马来西亚国营裕民银行(裕民银行)在港开设的接受存款公司。为了收购金门大厦,裕民财务竟然借出了二亿九千二百万美元给一间由佳宁主席控制、登记资本额只值两元的新公司——这是当年最大宗的银行贷款,安排显得极不寻常。

佳宁股价升跌幅度惊人

佳宁裕民 的不解缘

由马来西亚政府开办的裕民银行最初是为了协助当地不同族裔的农民,提供银行服务及营商专业意见。及后业务拓展至国外,在多个城市开设分行。由于香港的银行法例限制,不容许它开设分行,裕民银行便在港成立了一间附属公司——即裕民财务。由裕民银行几位高级职员掌管行政及决策的工作。

裕民财务成立之初,必须积极争取客户以打开局面﹔而表面风光实质资金短缺的佳宁为了扩张业务亦正需要财务支援,二者一拍即合。1979年中,裕民财务批出第一笔为数五百万港元的贷款予佳宁。初期,佳宁主席主要是与裕民财务的总经理联系,稍后跟其他几位裕民财务的高层人士——包括主席、董事及代理董事——亦有往来。

根据廉署后来调查所得的资料显示,佳宁向裕民财务取得的贷款,款额庞大,而大部分都没有足够的抵押和妥善的文件纪录,亦没有依照既定程序办理。

逐部揭开 骗局

早于1982年,总公司裕民银行已开始怀疑其附属公司在港批核贷款的程序出现问题,遂从吉隆坡总部调派一名内部核数师来港任助理总经理,负责管理会计及贷款等事宜,从而暗中进行内部调查,审核账目;同时亦饬令裕民财务在未获总公司批准,不得再向佳宁及有关的公司贷款。

1983年7月20日,失踪了两天的内部核数师被发现伏尸大埔一个蕉林内,警方有组织及严重罪案调查科接手调查。

与此案有关的调查令一直被视为神秘幕后财团的身分逐渐曝光。可是究竟裕民财务为甚么一次又一次向佳宁集团借出大笔的贷款呢?总公司在产生怀疑及制止裕民财务再度贷款之前究竟已借出过多少款项呢?该些贷款是否有归还过呢?哪些人牵涉当中呢?这都是裕民银行急欲了解的。

小故事 - 核数师之死

诺丁委员会

内部核数师之死,令人意识到裕民财务向佳宁的贷款存在严重问题。马来西亚政府旋即委派核数总长诺丁加上一名专业会计师和一名律师组成三人委员会,作出全面调查,时为1984年1月。诺丁委员会花了多个月时间,接见过许多位裕民银行的职员,也翻查过贷款的相关文件,包括金门大厦的估价报告。最令人吃惊的发现是在1979至1983年间,裕民财务共批出八亿美元(相等于港币六十多亿元)予佳宁集团及由佳宁主席控制的其他公司。而这些贷款,大多数是在没有足够抵押或没有足够保证的情况下批出,有些甚至是在发出款项之后才补办文件的。委员会怀疑有权签发贷款的高级行政人员,包括主席、董事及代理董事,极有可能涉及非法收受佳宁主席提供的利益,作为核准贷款的报酬。可是该三位人士均已于1983年10月底向裕民银行请辞,并相继离开了马来西亚。

由于涉嫌行贿受贿的行为在香港发生,应该交由香港执法机构负责调查,诺丁委员会于1985年4月便派代表来港,在律政署的安排下,正式向廉政公署作出贪污举报。

Christopher Chui recalls the lodging of complaint by a Noordin member at the ICAC (徐耀成忆述诺丁委员会到廉署举报)

因为马来西亚裕民财务发生丑闻,马来西亚政府成立了诺丁委员会展开调查,发觉银行内部有许多问题,存在贪污和诈骗。1985年,委员会便派了一位成员来港投诉。

他先到律政署开会,因为所有批出的借贷均与贪污有关,律政署决定交廉署调查。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