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調查事件簿

誰是洩題者?

決定展開調查後,廉署需要釐清的第一點,就是2016年中文科文憑試的口試試題,到底是在哪個階段被外洩的——是在構想試題的階段?運送試題到試場期間?還是開考當天呢?

根據試題外洩的模式,雖然洩露時間各有不同,但全部都在考試當天發生,所以推斷為開考時洩露。

下一步要思考的,是誰人洩露試題予補習天王。首先排除的洩題者,是相關考生。考慮到試題外洩的數量,如果是由考生洩露的話,補習天王要找大量學生協助才能成事;加上應考試題是由考評局隨機分派的,要接連在十多天口試的不同時段中外洩,涉及大量考生,此可能性不大。最後推論,應該是考評局中人,或試場內其他人員所為。

接著廉署就逐步收窄範圍,先開始調查補習天王身邊的人——有誰跟考評局有關?又有誰從事教育工作而且又有參與文憑試的工作呢?

中國語文科卷四是以口試形式進行。以2016年為例,每日的口試設有兩節考試時段,第一節設有4輪考試而第二節則有3輪。每節考試時段的試題都與另一節的不同。

試題如遭外洩,會打擊考評局的公信力,及為考生製造了不公平的情況。為保持公正及防止作弊,考評局嚴格控制試題的發放時間,一般的考生只可在正式考試前的10分鐘獲派試題備試。

考評局制訂口試流程時,拿捏的時間相當精準,務求每天各試場都按有關時間表進行口試。此外,亦制訂若干制度防止試題外洩,包括要求學生關上手機、進入備試室後如果已派發試題就不能再使用洗手間等。主考員亦要於考試當天報到之後,就必須關上手機直至晚上考試完畢,以確保考試公平。

搜集證據

為進一步蒐集證據,廉署調查員於2016年起暗中留意補習天王的一舉一動,監視行動維持了接近一年。

調查員發現補習天王是個工作狂,日常生活只有工作,出沒的地點不是補習學校便是住家,沒有任何玩樂時間。在監視行動期間,亦未有發現他與其他老師甚至考評局人員會面,相信是隨著文憑試完結後,他沒有必要再與洩露試題者接觸。

廉署亦嘗試循另一方面著手,開始透過電訊公司,從通訊紀錄中尋找線索。經過一番努力,最後找到補習天王與友人在口試舉行首天的一則通電——那通電話的交談時間雖然不長,但友人的身分卻值得尋根究底,因為他便是於考評局中擔任中文科口試主考員的第二被告。但整整一年之內,二人再也沒有任何聯絡。

調查員花了很多時間收窄調查範圍,由最初調查範圍的六百至七百人,收窄至十多人。

廉署調查員憶述:「最初我們沒有任何頭緒,到底是誰人洩題。因為當年口試的主考員多達七百人,如果他們是洩題者,應該會在早段時間已被洩露,不會等到口試最後幾分鐘才流出題目。」

後來,調查員將目標收窄到跟第一被告有關係的人,包括第一被告的校友,同學及其太太,即第四被告等人。其後監視了整整一年,並無發現第一被告與相關人士有任何可疑接觸,除了……

「我們發現,第一被告在2016年完全沒有跟任何監考員或老師接觸。但是,我們卻從第一被告的通訊紀錄中,發現他曾經與第二被告聯絡。」因此,調查員鎖定第二被告作為調查方向。

調查行動是否已曝光?

其後監視行動中並無發現其他重要線索,補習天王又沒有再跟於考評局工作的友人聯絡……時光荏苒,很快又到新一年的文憑試了。補習天王好像沒有甚麼新舉動,廉署調查員擔心,是否已經打草驚蛇?

直至2017年中文科文憑試前夕,補習天王突發地上載預備口試的「攻略影片」,並強調有關資訊來自「官方」。而影片的內容,竟然包含大量考評局舉辦主考員會議中的保密內容。廉署相信,考評局中的洩題者仍然有跟他接觸,於是抽絲剝繭地去調查。

收窄範圍找出疑人

到底誰是跟補習天王接觸的洩題者呢?這個問題縈繞多時,廉署調查員終於找到突破點!

調查員用了很多時間去搜集補習天王的資料,然後再交互比對、收窄範圍——除了經常與他接觸的私交好友及工作伙伴外,甚至以往任職補習社的舊同事、同屆畢業的老同學亦在調查名單內,從中找出仍然任職老師的人,然後再看看有誰曾在2016年及2017年,出任考評局中文科文憑試口試的工作人員,最後成功縮窄範圍至幾人。

在調查過程中,調查員更有重大發現——補習天王的中文科老師太太,申請出任2017年中文科卷二寫作能力試的監考員!調查員認為,她申請成為監考員是另有目的,並大膽假設她會在出任監考員當日洩露試題,於是便決定在考試當天進行拘捕行動。

圖片

為確保公平及統一標準,進行中文科口試前,考評局會舉行主考員會議,讓主考員了解評核要求、評分準則及水平。

在會議中派發給主考員的《評分手冊》和《評分準則》都是機密文件,當中的《評分準則》,除了一些會公開的資料外,其餘非公開的評分準則都是機密內容。例如,會議中若干「注意事項」為公開內容,包括選取某種題型詳細講解,而這種題型很有可能會是該年試題題型。

但在非公開的內容中,則會更詳盡地解釋水準要求。故此,如果有考生得知這些非公開的評分準則,會知道如何作答可以取得更高分數。換言之,有關機密內容被洩露的話,會令公開試顯得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