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後記
廉署一直為教育界的持份者,包括教育局、考評局、各大中小學及幼稚園等,提供防貪資訊及服務,協助提升其系統上的防貪能力。案件發生後,廉署轄下的防止貪污處審查了考評局聘任及管理兼職考務人員的程序及常規,並就改善兼職考務人員的聘任、誠信管理及監察工作表現等機制提出建議。同時亦編製《考務人員防貪須知》,以個案剖析常見的貪污陷阱,提醒他們不要誤墮法網。
廉署的社區關係處亦為業界不同崗位的從業員舉辦研討會,以提高其防貪意識。
調查員手記:12萬份試卷中尋找證據

本案的一大挑戰是要首先處理大量文件、分析有關考生的評分紙及嘗試找出考生因此獲高分的證據。
「有賴考評局的協助,我們得到12萬份試卷,當中包括當年所有考生的評分紙;再比對補習社的學生名單,找出補習學生的評分紙,希望從中找出因為洩露試題,而導致部分考生獲取更高分數的證據,但最後都不能確立兩者的關聯。」
調查員憶述:「我們很想知道洩露試題這些作弊行為,對香港考試制度的影響。奈何此舉殊不容易,始終很難確定補習社學生,是因為一早知道試題,才於文憑試中獲取高分。」
調查員亦提及,在整個調查過程中,考評局都給予極大幫忙。這無疑加強了他們的決心,希望能盡快找出洩題者,堵塞漏洞,令學生有公平的考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