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想當年

廉署成立初期,較為資深的調查員均以外籍人士為主,多來自外國執法機構,而張華邦和呂樹桐是當年調查小組中少數的本地成員。那些外籍主管早已完成任期離開了香港;張華邦於二零零三年退休;而呂樹桐亦即將退下火線。對於有機會參與本案調查,他倆異口同聲說:「真是百感交集!從中得到的經驗,對日後工作有很大幫助和啟發。」他們二人在憶述本案時道出了不少難忘片段。



想當年

署剛成立,辦公室很狹小,設備不足,更未有設置拘留室。一下子拘捕近百人,我們要全面徵用其他同事辦公的地方作為扣留、接見和問話之用。初步調查完畢後,全部疑人獲准保釋。

為執法人員,當然不會抗拒到監獄取證,不過一連數月,天天進出監獄則可算是前所未有的經驗!

污和毒品為害深遠 - 當時有些執法人員本身亦有吸毒的惡習,加上貪念,竟利用職權包庇毒販,助長社會上的熾烈歪風。

赦令頒布後,大家都感到不知所措。從理性方面分析,我們明白政府考慮到當時貪污普遍存在於大小執法單位,非特赦不能平服當時洶湧的情緒;但情感上或多或少有點沮喪,幸好市民給予很大支持,他們對廉署的寄望,成為我們的精神支柱。

捕行動之後,我與上司一起到某警署處理公務,所到之處,充耳都是唾罵和詛咒之聲。對一個經驗尚淺的年輕調查員來說,真的有點難堪。我不斷提醒自己保持冷靜和剋制,最終安然渡過。

解集體貪污是廉署執行處的主要任務,有份參與這宗大案的調查是我的榮幸。揭發案件時廉署才成立了三年左右,我們這群年輕調查員的經驗有限,大家摸著石頭過河、互相協助、互相提點,成功有賴團隊合作。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