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于80年代初期,由沙田谷前海滨填海而成的平地,就是圆洲角发展区的所在地。按发展计划蓝图,其上将会兴建两座楼高41层、三座楼高33层的住宅大厦及一座4层高的独立停车场连设施大楼。
整个圆洲角发展项目直接由房屋署(下称房署)负责,房署是房委会的执行机关。
在1997年10月17日,房署就圆洲角发展项目的打桩工程进行招标,并邀请其认可承建商名单内的27间公司投标。由于这是一项设计连施工的工程项目,投标者需按工程规格设计桩柱及建议施工方法。
承建商亚太以最低标价6千3百万元投得圆洲角五座楼宇的打桩工程。亚太的标书建议于各座楼宇采用「大口径钻孔桩」,这类桩柱的建筑成本较高,但亚太提交的标价却是最低。根据房署聘用的工料测量师(圆洲角) 分析,亚太标书中预计所用的钢筋数量较少,加上可能由于赤鱲角机场工程已到尾声,以致市场有大量机械供应,故此标价虽然较低,但未偏低至引起关注。
亚太的前身是一间资深的土木工程承建商,于1997年4月才易名为亚太;而圆洲角地盘的建桩工程是亚太与房委会签订的首项工程合约。
在房委会承建商名册中,会汉并未有条件被列入名册内。当亚太获邀投标不久,会汉便向亚太表示对该项工程有兴趣。在1997年11月会汉更与亚太签订合约前协议,会汉将负责工程设计、计算标价及建造桩柱。亚太则负责采购材料,例如混凝土、钢筋、永久桩模等,亚太将会收取合约总额的4%及采购物料成本价的3%,作为行政费用。
亚太于1998年2月以最低价投得工程后,随即将工程分判给会汉承办。亚太作为跟房署签约的承建商,本来应该清楚向房署汇报任何分判安排,而且在1998年2月12日举行首次合约会议时,房署亦要求亚太提交所有分判商资料,但亚太并无作出回应。
在该会议上,亚太将会汉的职员介绍为亚太的职员。在施工期间,会汉的分判商角色一直被隐瞒。就是受雇于会汉在圆洲角地盘负责整项工程的地盘代表,在与房署的往来函件中,也只用印有亚太名称的信笺。
圆洲角地盘是填海而成,土地勘测的结果显示,该地盘的地质是由填土、海洋沉积物及原地风化物组成,而基岩层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二长岩」及夹杂着小部分「花岗岩」。为要有足够的承托力,所有桩柱必须直达优质「石英二长岩」层。
建造「大口径钻孔桩」的主要工序包括:
预钻: |
首先在将会打桩的位置预先钻孔,钻孔必须深入至基岩层,以厘定桩柱的深度及证实基岩层是否可以为地基提供足够的承托力。 |
挖掘桩井及安装「临时套管」: |
在预钻的位置开始挖掘桩井,施工人员必须同步安装「临时套管」,以固定桩井的内壁;所以「临时套管」必须直达基底水平,避免桩井内的泥土倾塌。 |
扩底: |
当桩井已达至基岩层,便要将桩井的基座扩濶,这扩底工序有助增加桩柱的承托力。 |
清洗桩井: |
扩底后,必须用清水灌洗桩井。用作灌水的浇注管必须放在桩井底部,透过气压,清水将桩井内的淤泥积物从底部排出桩井。整项清洗过程要维持至所泵出来的水清澈为止。 |
安装永久桩模及钢筋笼: |
清洗桩井后,施工人员便开始安装钢筋笼,钢筋笼的总长度应该与桩井的深度相同。在此阶段,工人亦同时将4支用作超声波测试的钢管安装于钢筋笼上。这些测试钢管同样必须直达基底水平,以测量整支桩柱的质素。完成这工序后,必须再次清洗桩井,才可注入混凝土。 红圈中是安装在钢筋笼的4支超声音波测试管 |
浇注混凝土: |
在注入混凝土时要同步拔出「临时套管」。整个过程必须编排好运送混凝土的时间,以免每段混凝土的接口冷却。故此,工序一开始便要持续至完成为止。 |
超声波测试: |
所有「大口径钻孔桩」必须进行此项测试。测试人员会将一个发射器及一个接收器分别放入两支超声波测试管内,然后将它上下升降。透过声波传送的速度可显示混凝土的素质及核实桩柱的长度。 |
混凝土钻芯取样测试: |
必须抽取5%的桩柱进行此项测试,测试人员从桩柱钻取长度不超过1.5米的混凝土芯样本,然后综合每节样本的长度来计算桩柱的总长度。测试人员会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抗压测试。过程中必须详细纪录及妥善保存所有土芯样本。 应该妥善保存土芯样本,减低作弊的机会。 |